內容來自sina嘉義縣車貸利率計算新聞

教育地產成開發商拿地 道具



  一組數據揭開瞭國內一些教育地產的資本屬性。截至2013年6月,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公佈的近300所全國獨立學院中有201所的主辦方有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投資背景,約占獨立學院總數的68.8%。"幾乎沒一傢開發商是想從獨立學院收取學費的,通過土地進行教師公寓、校院配套和裝修等項目的開發才是投資者的真實意圖。"四川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獨立學院院長認為。

  教育用地與住宅用地價差大

  "按照教育部26號令規定,獨立學院是民辦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屬於開發性地產。但在中國,由於教育地產的概念非常含糊和混亂,因此造成瞭很多房地產開發企業以涉'教'的名義繞道拿地,讓一些公益性的教育地產,變成瞭一種純投資的行為。"江蘇省教育廳一位人士認為。

  為什麼那麼多開發商對公益性的教育地產有興趣?一位業內人士認為,無利不起早。從表面上看,是一些開發商想利用辦教育表明他們的公益事業和社會責任,但實際上,一些開發商辦學的名義是圈地拿項目,因為教育用地與住宅用地的價格存在著很大價差,而且在稅費政策方面也享受一定的待遇,因此讓開發商有空子可鉆。

  蘇州大學原副校長殷愛蓀一語道破開發商愛好教育地產的門道。他說,蘇州一傢房地產開發公司曾拿下一塊土地,原來是準備搞別墅項目的,後來因國傢政策不讓搞別墅,這傢房地產開發企業就繞道以辦學為由,改變瞭這個地塊的屬性,搖身一變成為瞭教育地產。後來又拿這個地塊到銀行抵押貸款,再出手給另一個投資人,這樣挪騰後,連同債權債務全部轉給瞭旁人,自己從中順利脫身。

  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新疆一傢開發企業原來與新加坡的一傢教育機構在青島合辦瞭一所語言學校,但由於辦學模式出現瞭分歧,辦學處於停滯狀態,後來選擇瞭與當地一所知名大學合作辦學院,才算把這塊資產盤活。中國海洋大學原黨委書記馮瑞龍透露瞭相關情況。

  企業與高校合作辦學的另一個目的,是可以低價征得教育用地,獲得優惠政策投入基本建設,學校能不能贏利不重要,關鍵是投資方出資的土地和房屋能不能增值。浙江大昌教育發展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表示。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這幾年,一些外行的開發商在辦學上毫無建樹,但由於原來拿到的地塊變成校址後升值瞭好幾倍,因此獲利不菲。

  正是由於資本的逐利性,因此一些高校也放下教育的架子,開始與開發商合作辦學。按照教育部規定,普通高校一般隻能辦1所獨立學院,但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等211學校都辦瞭兩所獨立學院。

  據瞭解,北方一傢以地產為投資重點的集團,成為5所獨立學院的投資方;另一傢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教育產業投資集團則利用在中西部更優惠的政策,投資控股瞭3所獨立學院。顯然這些跨地區的投資,遠非普通的教育地產那麼簡單。

  4000萬元變成7億多元

  更誇張的是,湖北省一所獨立學院在申請轉讓的過程中,整體資產評估為7億多元。但該學院的原出資人註冊資金僅為7000萬元,實際投入資金隻有約4000萬元。那麼學校資產這幾年為什麼能增值得如此快?奧秘就是評估中的"土地增值部分",這樣一轉讓,投資人的實際資產就翻瞭數十倍。難怪有一位教育人士認為"哪裡有比這更好的買賣?"

  在土地增值的誘惑下,江蘇有11所獨立學院由房地產開發公司及類地產的投資資本控股。

  另以北京的5所獨立學院為例,3所投資者有房地產開發公司背景。有分析說,如果通過銀行貸款自辦一所3000人規模的獨立學院,扣除征地、基建等硬件投入,其學費收入結餘10年即可全部還清本息,剩下的土地、房屋和其他固定資產就是投資人自己的。

  但據瞭解,當初辦那些公益性的教育地產主要是高校資源不夠,但現在這方面資源已經過剩。因此國土部門應調整這方面的政策,避免開發商繞道拿地,讓一些教育地產回歸公益屬性。一位專傢表示。

  不過也有人認為,不改變現有的辦學政策和投資取向,教育地產回歸公益屬性很難。"一些發達國傢往往是通過捐贈把大學辦成名校,而中國的企業總想擴張,用投資的理念去辦學,這就是本質上的差別。"寧波市教育局原局長黃士力說。

  

新聞來源http://w民間信用貸款利息利率多少免費諮詢試算h.house.sina.com.cn/news/2014-04-21/15104082047.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mber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