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自sina新聞

中國大媽 年度財經人物

  今年的年度財經人物,我推薦"中國大媽"。

  在所見的報道中,"中國大媽"已經成調侃和嘲諷的對象,不像是中國的大媽,而是中國土豪的媽。

  "中國大媽"起源在2013年金價大跌期間瘋狂搶購黃金的一群中國散戶,他們中多數是以購買黃金首飾為主的大媽,對黃金寄予保值的崇高期望。在媒體的渲染下,這樣一群大媽,象潮水一般湧進上海、香港的金店,近乎無知、貪婪地將各種金飾一掃而空,一度引來金價在國際市場上的大幅反彈,逼倉華爾街做空黃金的投行大鱷。

  這樣一群以"貪便宜"而現身的中國大媽自然不懂國際市場的遊戲規則和風雲變幻,很快,中國大媽在黃金大跌中慘被套牢的消息不時見諸報端。目前,金價已經從1599美元的高位下跌到1240美元,跌幅22%,而且下跌的壓力還很大。

  由此,"中國大媽"成為一個財經界的代名詞:她們是各種市場的散戶炒作力量,她們是不顧市場遊戲規則不懂經濟學常識的無知無畏者。

  結果,凡是一些無從解釋的市場狀況都被媒體不嚴肅地歸結到"中國大媽"身上。例如,最近突然火爆的虛擬比特幣大幅波動,又被說成是"中國大媽"在炒作。而A股的長期萎靡不振,則是因為中國大媽看不上眼,不去炒作的後果。

  說白瞭,中國大媽之所以被嘲諷,標簽有兩個:一是不知風險,二是盲目炒作。

  讓人暗自慶幸的是,房地產還沒有出現"中國大媽"的身影,但從"房姐"到"房嫂",不知有多少"中國大媽"潛伏其中,伺機而動。

  也許是房地產行業裡"中國男人"太強悍,如李嘉誠,一拋幾套豪宅就套現13億;如王健林,萬達廣場四處開花,已登頂中國首富;如許傢印,賣11套百平米豪宅養1個球員,終於摘下男足亞冠的王冠。"中國大媽"還沒有膽量向他們發起挑戰。

  也許是房地產現在還如同去年的黃金一般處於高位運行,對於挎包搶個金條的"中國大媽",要抄底恐怕還是有點高不可攀。

  任志強在不久前出版的自傳中講瞭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小故事:1997年香港樓市高峰時,華潤與新鴻基、長江實業合股的華創在香港開發瞭一個樓盤,當時以8萬元每平方米的價格銷售,在華創內外,從華潤老總寧高寧的秘書到司機都搶著按公司內部的優惠價買瞭房子,支付瞭全部房款的10%到20%的定金。隨後樓市大跌,這個樓盤每平米價格下跌到不足4萬元。盡管李嘉誠專門寫信給寧高寧要求已簽訂高房價合約的人繼續履約,但所有的人隻能放棄和撕毀合同,許多人上百萬的定金就這樣打瞭水漂。

  房地產當然是台東縣小額信貸利率機車借款大溪房貸不錯的投資保值標的物,看漲有看漲的理由,看跌有看跌的道理,但風險防范卻是無論做任何投資都不能忽視的重要前提。從這點上來說,"中國大媽"作為投資風險的標簽意義並不比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的指導意義差。

新聞來源http://bj.house.sina.com.cn/news/2013-12-25/10262552541.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mber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